|
【南海】南海丹灶罗行圩的“前世今生” |
【nanhai】2018-9-21发表: 南海丹灶罗行圩的“前世今生” 站在位于南海丹灶罗行片区的东南沙涌堤岸上,河水缓慢流淌其中。曾经,在这两层楼高的堤坝上,密密麻麻都是连片的商铺和房子,南来北往的客船穿梭其中,见证着这个地区的繁荣和兴盛。在佛山的圩市当中,罗 南海丹灶罗行圩的“前世今生”站在位于南海丹灶罗行片区的东南沙涌堤岸上,河水缓慢流淌其中。曾经,在这两层楼高的堤坝上,密密麻麻都是连片的商铺和房子,南来北往的客船穿梭其中,见证着这个地区的繁荣和兴盛。 在佛山的圩市当中,罗行圩绝对是一个标志。根据《南海县志》《罗行村志》等资料记载,罗行始建于康熙廿七年(1688年),最早叫做“里南圩”,“分上、中、下三圩,上圩皆居民,中下圩店铺相连,有店铺二百余家”。 环水而兴,开辟出一条“水上丝绸之路”,依托竹器的供应辐射四面八方……罗行圩市的盛况,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衣食住行等百余店铺的集聚,吸引着来自广州、佛山等地的客商,使罗行圩由此成为一个区域贸易中心。 但随着圩市的逐渐消失,塑料行业的兴起,一度兴盛的罗行圩也不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这一圩市文化却不应被忘却,曾经与石湾陶瓷、西樵蚕丝相媲美的罗行竹编,这条繁荣了三百年的老街,又将在新时期讲出怎样的故事? “当年罗行圩的盛况是现在无法想象到的” “那时的罗行圩场景,是现在无法想象到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罗行社区党委书记杜瑞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目睹了罗行圩的盛况。 当时的罗行片区东与下落相连,南与中安相接,西临南沙涌,北靠高海,“人们从南庄丹灶坐船来到这里买卖农产品和生活用品,在广州都很难见到这样的景象。”杜瑞泉在回忆时,反复强调。 根据史料记载,罗行圩是大洲沙的一个古镇,四周环水,昔日没有桥梁和公路,但正在这座看似孤岛上,开发出罗行“水上丝绸之路”。以河为媒,顺着广宁、怀集顺水而下的长长竹排,保证了竹器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另一边,竹器产品供应市场辐射四面八方,吸引了来自广州、佛山、中山、顺德、东莞等地的客商,循水道雇船艇到罗行圩选购商品,热闹非凡。 《南海县志》《罗行村志》等资料记载,罗行“由海村、冲霞各姓创建,分上、中、下三圩,上圩皆居民,中下圩店铺相连,有店铺二百余家,圩期为二五八”。 当地的工作人员描述了一个往日的细节:为了方便贸易,大部分人家都会在堤坝上修建两层高的房子,当洪水一来时下层的商铺被淹没,罗行人就通过二楼上直通堤坝的后门进行出入,待大水退去,再回到一层重新开张营业。 而离堤坝不远处的中山大街,在上世纪30年代更成为南海第一条水泥路,由罗行的商家自行筹钱建起。 正是在这条街上,聚集包括衣食住行等百余店铺。岭南人爱喝茶,光在中山大街上就有5家招牌的茶楼,供应着鸡球大包、叉烧包、虾饺、烧卖等各类点心,早午两茶市,来往客商坐下来吃着“一盅两件”,好不热闹。商业街上还集聚了医疗、布匹、日杂、理发、典当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店铺。当时,罗行圩还未设西医,这里有着四家中药店同时营业,每家药店有一名中医师坐诊。 从一座孤岛发展而来,罗行圩因此成为金沙镇的区域贸易中心,并吸引了丹灶、金沙、西樵乃至三水等地居民“趁圩”。 “十股更度”进行专业市场分工 “六股圩场十股连,箩篸筲箕万万千。河边泊了苍江竹,一点良江伴粮钱。”和其他圩市不同,因竹编而兴的罗行,与竹编的发展紧密相联,并衍生出了多种制度创新。 罗行的名字,就是由竹编而来。明末清初,由于以竹箩为代表的竹器被人们用于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竹器产业非常兴盛,里南圩附近村民都以竹手工业代代相传,尤其是竹梦成为该地的一大特色竹器产品。 因此,至乾隆元年(1736年),里南圩更名为“箩行圩汛”。光绪年间,改为“萝行圩”。民国时期,先后将其更名为罗行市、罗行镇。“罗行圩”由此确定,1949年后将罗行镇改为罗行圩。 历史上,罗行本地并不种竹,为何罗行却成为了一个竹业大镇?“探根寻源,这和罗行的创业传统是密不可分。”杜瑞泉说。 根据《南海县志》记载,至明末清初,竹器行业日益繁盛,于是敢于创新的村民大胆创业,摈弃家庭作坊生产模式,创办竹器生产场馆如里南竹馆,雇请工人集体生产,产品的种类和规格日益增加。许多原来从事耕种养殖织造的人见状转行从事竹器加工生产行业,罗行竹器产业由是繁盛不息。一直到民国36年(1947年),当时的《南海公报》称“鼎安竹器,乡内罗行圩有店户二百余家”,为县出口一大宗物品,部分产品更出口到南洋。 而为了避免市场的恶性竞争,罗行人更在很早前就进行创新的“十股更度”制度,由一些操控竹器产品市场的大户便合起来成为“十股”予以控制,类似如今的市场专业分工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指定由不同的村去加工织造不同的品种,任何人不得逾越,以此形成竹器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制。如高斛的箩,甘斛的酒脚,何家的筛,隔沙何的麦更、谷谷箩,西杜的蟹掩,杜家的桑箩,西岸的筲箕等。 专业的生产一直延续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杜瑞泉的记忆中,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竹器编织,“当时的竹器厂叫做副业部,但说是副业,其实已经相当于主业。” 如今,在罗行圩的竹编文化馆中,还展出着当时的桑箩、筲箕等,“当时的罗行竹编与石湾陶瓷、西樵蚕丝可以媲美。”杜瑞泉说。 街区活化力争现新貌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繁华的罗行圩亦不见踪影。但与罗行圩有关的记忆,却依然烙印在老街里。 在中山大街上,两边的老房子紧紧连在一起,从斑驳的墙体中能看到房子长长的形状,“这也是和当地的竹编文化有关,因为竹子比较长,所以房屋的结构也必须造得狭长才好放竹子。”当地的工作人员解释。另一边,见证过繁荣的巨馨茶楼、广东茶楼,曾经热闹非凡的罗行电影院、罗行副食门市部内,一件件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物件、利用传统手工制作的缩小版竹器,仿佛将人带回了旧时光。 “在保留建筑原汁原味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情景街区的定位,打造民国风情,让游客走进旧时光中,从而进行文化的传承。”佛山市南海丹灶镇有为创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辉正致力于活化罗行这一片区。 在竹器时代,竹子曾赋予了罗行片区繁华,也成为了罗行的一张名片。但随着塑料行业的兴起,以实用型、生产型为主要产业的罗行竹编也不免走向被淘汰的命运。因此,在谢小辉看来,要活化罗行片区,既要依托竹编文化,也不能完全局限于竹编文化。 “在活化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将传统产业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结合市场的需求,将‘三旧’改造与情景街区打造相结合。另一个方面,通过这些结合,引入创意型的产品,例如打造怀旧的咖啡厅、茶饮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谢小辉说。 而早在去年,“印象·罗行”丹灶镇首届竹编文化节已经在罗行圩拉开帷幕。在文化节上,竹编涂鸦、歌唱沙龙、3d绘画墙、vr体验、竹编文化展、创意市集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一一呈现,由当地村民编织而成的“世界最大竹箩”也在文化节上揭开了面纱。 在罗行的竹编文化馆中,记载着这样一行字,“随着竹编产业日渐没落,蕴含着罗行精神的竹编文化却不容忘却。它不该消逝于历史长河中,而应该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生命与价值,在传承中创新思变,以崭新的面貌砥砺前行。” ■手记 用什么留住罗行的记忆? 走进罗行有名的老街中山大街,真的宛若走进旧时光。放映室的售票处前,“一元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清晰可见,供销社内,玻璃柜、旧报纸、玻璃饮料瓶,是不少“70后”“80后”的共同记忆。而要寻找文艺的气息,头顶上彩绘的竹编整齐分布,远远望去各种颜色交错,煞是好看。 在南海乃至佛山的圩市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已经逐渐消失,但罗行圩是一个例外。在这个昔日繁荣的街上,随处可见竹编制品,烙有旧时光印记的各种建筑被很好地保留着,往日的茶楼被改建为竹编文化馆…… 在丹灶,为什么会选择罗行进行活化?佛山市南海丹灶镇有为创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辉给出了解释,“一方面,这里的整体建筑风格保留得很好,与生活密切相关,走在旧街区内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另一方面,在活化过程中,我们在以前的公有资产仓库中挖掘到很多有意思的旧物品,像当年的旅店住宿登记表、奖状、饮料瓶等等。” 不过在谢小辉看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依然还是罗行圩背后代表的一种文化。在罗行的竹编文化馆中,阐述了罗行人对竹编文化的执着:“在某种程度上,罗行圩就是佛山的一张独特名片,罗行竹编就是佛山手工业文化的一大代表。而在罗行人看来,竹编产业是竹子生命的特殊延续,是流动的时代赋予他们的庄重使命,是其创新、创业精神的务实体现。” 但其实,要真正将一种文化活化,却着实任重道远。古时的罗行四面环水,没有一座桥一条路可以通往外界,而如今要到罗行圩的旧址,也要开车经过狭长的村道。老街保留着往日的特色,建筑错落有致,却也意味着没有足够宽阔的停车位。 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是一个问题,而罗行长久作为依托的竹编文化也同样面临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在罗行社区内,与竹编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甘惠玲,还在研发各类竹编的新品种,给芭比娃娃穿上竹编的衣服,颜色各异造型独特的竹编灯……“游客都很喜欢这些小玩意。”甘惠玲说起时语气里洋溢着自豪,但问及村子里还有多少人从事竹编,甘惠玲还是有点落寞,“少了,没几个人。” 另一个坚持制作竹凳的钟国苏,则是罗行社区内唯一编织竹凳的传承人,“这是罗行特有的文化,不想让这种独特的文化从我们手上消失。”钟国苏说,每逢镇内大型活动,他都会和同伴一起在活动现场制作精美而可爱的竹凳器具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甘惠玲也会经常到各小学内,给小学生们上一两节竹编文化的手工课,看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样子,甘惠玲也颇感欣慰。 为最大限度挽救面临失传局面的竹编工艺与文化,佛山市政府在2012年将“罗行竹编”列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政府的力量支持、保护和推动罗行竹编文化。如何去留住罗行的记忆,或许还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命题。 南海nanhai相关"南海丹灶罗行圩的“前世今生”"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南海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南海nanhai的支持,对于南海丹灶罗行圩的“前世今生”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nanhai】更新:2018/9/21 3:25:14)
|